循序漸進改善拖延行為

美欣來到我的診所,坐下來沒多久就開始和我哭訴她這兩個星期所面對的掙扎。一方面,美欣知道大學功課的繳交時間愈來愈近;另一方面,她卻完全提不起勁來處理這些事項,直到死綫到來前一刻才能夠通宵完成。驟眼看來,美欣的問題在於不懂得編配時間,以及有拖延習慣。但在細問之下,卻發現另有故事。 美欣之所以遲遲未能夠動筆,並不是因為她懶惰,也不是她把工作時間全用來玩樂,而是她一坐下來嘗試書寫作業就被無比的焦慮壓得喘不過氣來。 美欣的壓力源自她對自己功課的高要求。纏繞着她的常常是「怎樣才能夠寫出一份完美的作業」。通常都要到死綫到臨前的最後數個小時,美欣才被迫放下她的完美主義,向現實妥協,但這個過程也令她每分功課都顯得額外吃力和費勁去完成。 美欣在心理治療中慢慢發現自己有這個想法和做事傾向,一個新想法也慢慢形成。美欣發現她雖然可以繼續追求完美,但並不需要在寫作初期就已經要求功課立即變得完美,這進程是可以循序漸進來達到的。因此有時候真正有效處理拖延行為並不一定是缺乏做事的能力,而是找到合適的方法,令自己可以有足夠的心靈空間,以一步一腳印的方式處事,不再追求一蹴而就的快感。

撰文: 張傳義 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臨床心理學家